登录/注册
您当前的位置:科技前沿 > 实时资讯
从偶练到中国音乐公告牌,看爱奇艺在音乐产业的养星逻辑
1262 2018-10-26

再过几天,《中国新说唱》将迎来落幕,从开播至今,这一季又为市场输送了众多明星rapper。另一边,去年的人气rapper艾福杰尼、《偶像练习生》C位出道的蔡徐坤带着各自的音乐新作登上了打歌节目《中国音乐公告牌》。

今年,《偶像练习生》等节目的出现,掀起了明星养成的旋风,伴随而生的是国内正在发生变化的造星模式,从过去对国外造星体系的“拿来主义”开始逐渐形成自己本土化的造星逻辑,在这其中,互联网平台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。

从偶练到中国音乐公告牌,看爱奇艺在音乐产业的养星逻辑


事实上,《偶像练习生》《中国新说唱》等综艺节目的存在,打造了占领心智的明星入口,算是完成了初步的“造星”环节,后续的“养星”才是造星产业得以长久的重要支撑。一直以来,国内明星艺人通常都面临“出道即巅峰”的困境,就是因为缺乏后续成熟的“养星”产业链条,来维持长尾曝光与热度。

那么,造星能力越来越成熟的爱奇艺,是如何抓住造星产业下一个风口——“养星”的呢?

国外造星模式遭遇“水土不服”,互联网造星崛起

说到造星,不得不提国外的 “练习生”模式和“养成”模式,前者属于培训淘汰型,公司批量招募年龄很小的艺人,投入巨额的资金、资源与时间进行培训淘汰;不同于前者“先封闭训练、后大势出道”的运作模式,后者则是将训练公开化,通过小剧场表演、巡演等,使得粉丝全程参与“明星养成”。

无论以上哪种模式,都是从选人、培训、制作到出道后的包装规划,从造星到养星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。近年来国内的经纪公司也几乎都在参照这两种模式进行“造星”,“练习生”模式的跟随者有乐华娱乐、香蕉娱乐等,后者的模仿者则制造出了SNH48、TFBOYS。

从偶练到中国音乐公告牌,看爱奇艺在音乐产业的养星逻辑


但在很长时间里,明星养成市场并未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。中国的学徒们因为后续资源不足,包括打造音乐、综艺、影视剧等在内的“养星”链条断裂,使得出道明星失去了相应的内容载体和传播渠道,难以获得广泛的效应。尽管SNH48、TFBOYS的诞生让行业看到了一些希望,基于二者的兴起都有着时机的缘由,使得这样的成功再难以复制。而SNH48日渐显露的颓势似乎也印证了国外造星模式在国内正渐渐失去效用。

在造星市场,中国目标粉丝90后到99后的人口约有3.3亿,远高于日本其他国家,无论是从粉丝基数的不断壮大,还是市场的热度来看,国内的造星土壤已经足够成熟。面对如此广阔的空间,市场也亟需贴合本土的造星模式。

2005年“超女”开启了国内选秀的大门,捧出了李宇春、张靓颖、周笔畅等至今影响力依旧不减的明星。但此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,明星养成节目从未间断,但从流量热度、造星能力、粉丝粘性、全民参与度各方面来说,都表现不佳。直到今年《偶像练习生》等节目的出现,才真正促使明星养成元年的到来。

为何是像爱奇艺这样的互联网视频平台掀起了这场明星养成的浪潮?一方面,互联网平台的受众大多是90后、00后的年轻用户,他们与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基本重合;另一方面,节目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能够有力地聚拢粉丝,针对粉丝搭建更多的互动玩法,从而增强粉丝粘性。

要知道,明星养成的核心就是粉丝,换句话说,在这个过程中,粉丝是全程参与的,他们看着自己喜爱的明星成长,他们的投票支持决定着最终出道的人选。所以说,粉丝经济是造星产业的天然土壤,如何增强这群人的参与感尤为重要。

当时《偶像练习生》除了节目中通过粉丝投票来实现粉丝的参与感外,在每期正片节目之外,还会持续释放海量素材、片花、衍生节目、各种投票通道以及各种高传播度的表情包来进行“病毒式传播”,让粉丝黏性、参与感大大增强,无形中产生了“粉丝养成明星”的效果,粉丝积极性被大大调动。

从偶练到中国音乐公告牌,看爱奇艺在音乐产业的养星逻辑


基于粉丝经济的成熟,平台对节目参与互动体验的打造,爱奇艺的造星能力不断提升,而《偶像练习生》《中国新说唱》优质明星的输出,也体现出爱奇艺具备孵化明星的土壤。

从“造星”到“养星”的产业链逻辑

其实,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,打造一个“明星”并不难,长尾的明星“养成”才是造星痛点。翻看过往的明星养成节目,生产出的明星并不少,但大部分都销声匿迹。“昙花一现”几乎是国内造星产业的缩影。

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外乎“养星”环节出现断层,后续开发跟不上,没有专业团队的打造和运作,缺乏连通粉丝的曝光机会与作品,最终只能被市场抛弃。这也与公司、平台的选择有关,往往只顾收割眼前的红利,却忽视艺人的长远发展。

前面提到了明星养成实则就是粉丝的养成,节目可以让粉丝在短时间内聚集,但艺人后期资源的缺失,曝光度的下降自然会造成粉丝的流失,没有了粉丝的支撑,明星养成也就不复存在。

而爱奇艺则搭建了从“造星”到“养星”的完整产业链条。先通过综艺节目制造出明星,然后为他们提供一系列丰富的资源,在平台的助力下,使得艺人得到不断成长,进而迸发出更大的能量。比如爱奇艺打造了尖叫之夜演唱会、《中国新说唱》见面会、《偶像练习生》千人粉丝见面会等多项线下活动,为出道艺人提供曝光自己的舞台。另外,通过《中国音乐公告牌》让明星回归到音乐舞台,借助音乐深化大众认知度,并提升自己的人气热度。

从偶练到中国音乐公告牌,看爱奇艺在音乐产业的养星逻辑


另外,爱奇艺还非常注重“养星”环节与粉丝的频繁互动,除了演唱会、见面会,更是打造泡泡社区互动平台,让粉丝与明星近距离接触,实现明星粉丝的全方位互动,沉淀粉丝,增强其忠诚度,延续养成过程中粉丝的助力。

这种从“造星”到“养星”的全程互动,将粉丝和明星绑定为“价值共同体”,使得整个造星链条更加牢靠。

爱奇艺通过对网综内容的创新、垂直领域的生态布局、年轻群体文化产业链的布局,建立明星与粉丝的通路。同时,持续扩容头部内容矩阵,联动造星产业链各方,不断创新“造星+养星”渠道和方式,构建更丰富的娱乐场景,加速造星产业的进程。

“造星+养星”:赋予音乐行业可能

与明星养成的火爆形成强烈反差的是,国内音乐市场的不愠不火。

一边是尚未明朗的变现模式,使得不少音乐人生存维艰,另一边是行业的不景气,导致众多音乐人纷纷跨界影视综艺,沉心做歌的人愈来愈少,整个音乐行业深陷青黄不接、后继乏力的尴尬境地。

但造星、养星的兴起或许能给音乐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。众所周知,移动互联网时代,人们的注意力被冗杂信息切割得支离破碎,音乐人及其作品触达人群的机会也被稀释,他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打歌平台能够发挥自己的音乐实力,让更多人看到,像爱奇艺的《中国音乐公告牌》打歌节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上升通道。如此一来,优秀的音乐人就不至于被埋没。当好的音乐人以及作品被打捞出来,无疑是在为市场注入新的力量与生气,音乐行业歌手断层也将得到缝补。

其次,当优秀的音乐人占领市场时,带动的还有大众音乐审美,多元丰富的音乐类型可以共生共荣,无论说唱、电音,还是民谣、爵士,都有发展空间,这样,音乐行业才会告别单一的畸形发展,进入真正的百花齐放,实现真正的崛起。

如前面所说,乐坛的低迷让很多艺人出道后不会立即出单曲和专辑,而是选择演员等作为缓冲,但“养星”则让更多的出道艺人回归音乐,比如《中国音乐公告牌》提供属于音乐人的一方天地,再加上其他配套资源帮助明星潜心音乐专辑的打磨,带动的自然是音乐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
从偶练到中国音乐公告牌,看爱奇艺在音乐产业的养星逻辑

可以预知的是,当这些自带庞大流量的艺人投身于音乐创作中,引发的还有无数粉丝对音乐行业的关注,最终体现到对数字音乐、演唱会、周边衍生品等音乐市场的消费上,有数据估计,到2020年明星养成音乐市场规模可达494.59亿元。

由此可见,互联网造星产业制造的不只是明星艺人,还有音乐行业的种种可能,在造星、养星的助推下,音乐市场的再度繁荣也会未来可期。

地址:中国·西安 太白南路2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邮编:710071 电话&传真:029-88202821

版权所有: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陕ICP备17012907号